一些污水處理廠將超支原因歸咎于進水水質嚴峻超支,筆者以為,這并不能成為其違法排污的正當理由。排水超支恰恰暴露出污水處理廠在進水管控、處理才能、運營保護、日常監管、事端應急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 結合調研,筆者發現污水處理廠超支排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部分企業缺乏環保責任,水質控制不嚴。污水處理廠進水超限的根本原因是工廠環保責任意識不強,進水控制不嚴,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以A2/O系統為例,進水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微生物的正常生長;COD濃度過高,導致碳氮比不平衡;氨氮濃度過高會按捺硝化菌,均會影響脫氮功率。工廠放寬進水水質控制,給排污單位超限排放留有余地,大大增加了污水處理廠超限排放的風險。一些工廠為了節省運營成本,私自關閉部分生產設備,導致生產設備運行不正常;一些工廠受經濟利益驅動,非法接收高濃度廢水和有毒有害廢水,造成工藝設備運轉紊亂,出水超支成為常態。 二是污水品種、水量超出污水處理設計才能。有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成后,成為名負其實的工業污水處理廠;有的工業污水處理廠超職業規劃接收污水,污水成分復雜化,導致污水處理設備難以正常穩定運轉。如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按照醫藥職業污水特征設計,建成后卻接收了制藥、食品、造紙、化工等眾多職業廢水,出水總氮等目標長時間超支。 有的地方納污管網規劃前期證明不充分、不科學,導致污水廠水量超負荷,如某市曾出現過70%以上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轉的狀況。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不到位,暴雨期雨污混流也可能導致進水水量暴升。污水處理廠進水水量超負荷直接導致沉淀、生化等工段水力停留時間縮短,污水處理功率下降。 三是部分企業運維辦理水平不高,事端應急才能不足。部分污水處理廠辦理及訓練準則不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短缺,設備毛病排除不及時,水質監控存在盲區,預警機制不健全,對異常狀況調度滯后。同時,應急設備容量不行、應急預案針對性不強、應急保證物資短缺等問題在污水處理職業還較為常見。 破解污水處理廠超支難題,需從多方面歸納施策,嚴防嚴控,系統提高污水管理才能。 首先,壓實排污單位環保職責,嚴控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污水處理廠要自動承當環保社會職責,強化合格排放的法律意識,科學確定接收規范,對不符合接收規范的污水有權回絕接收。排污單位要自動承當治污職責,嚴格遵守污水處理委托合同約定,保證廢水合格排放。生態環境部分要加強日常監管,對惡意違法排污企業從重處罰。 同時,污水處理廠應健全進水超支防范措施,對超支進水快速有效應對。例如,某化工園區工業企業廢水全部采取明管輸送,在污水處理廠進水區施行一企一管一閘一監控,進水在線監控數據與生態環境部分聯網,并全部揭露,水質一旦超支,進水系統立即自動切斷進水閘閥。這種、無死角的進水監管形式,全面激發了園區企業管理污水的緊迫性和自動性,保證了污水處理廠進水安全。 其次,加速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技術改造,提高污水處理才能。地方要加速推動鄉鎮市政管網雨污分流改造,避免暴雨期雨水對污水處理廠形成沖擊。水量長時間超載的污水處理廠應趕快施行進水分流或擴容改造。健全污水處理廠進水預警及調度機制,及時化解水量超負荷危險。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應謹慎接收工業廢水,制止接入生化性差、有毒有害類出產廢水。對接收工業廢水的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工藝、規劃、納污規劃、合格狀況展開評估,嚴控可接收的工業廢水水質、水量,禁絕接入不符合接收要求的工業廢水。對不能穩定合格排放的污水處理廠施行技術晉級改造,提高污水處理才能,保證出水合格。 第三,增強污水處理廠運營保護才能,嚴防環境事端危險。強化污水處理廠設備保護、人員訓練、信息化建設、運轉辦理、環保準則建設;健全納管單位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水質全過程在線監控系統,強化污水處理全過程操控,科學調控運轉參數,實現污水處理設備調控、高效穩定運轉。 加強對水質及工藝設備運轉參數異常狀況的研判,健全預警機制,分類擬定應對措施。擬定污水排放事端應急歸納調度機制,對排污單位同步施行分級呼應,及時操控和削減污染物接收量,有效化解環境危險。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完善應急設備以及污水COD監測儀器、氨氮測定儀、應急藥劑等保證物資,全面提高廠方環境危險應急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