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有机质的含氮量一般高于植物有机质。同时,人畜粪便中的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当水中的氨氮含量增加时,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复合氮。天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主要以硝酸盐氮(NO3)为主,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的形式存在的氮被污染水中的氨氮称为水合氨,也称为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 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国标Ⅲ类地表水,非离子氨氮浓度≤1mg/L。氨氮的来源1、生活污水和某些含氮工业废水的排放。2、使用的植物肥料(氨、尿素、铵盐肥、硝酸盐等)通过灌溉排水进入地表水或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水。3、动物粪便和动植物腐烂的分解产物。氨氮测定方法氨氮测定法:通常有纳氏试剂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滴定法、电极法。纳氏试剂光度法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红棕色胶体化合物,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有很强的吸收;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原理: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滴定法仅适用于经过蒸馏预处理的水样;将水样调至pH 6.0~7.4范围,加入氧化镁使其呈微碱性。加热蒸馏,放出的氨被吸收到硼酸溶液中,以甲基红-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中的铵;电极法原理 氨气敏电极是一种复合电极。 pH玻璃电极用作指示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用作参比电极。
总之,氨氮在水质检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必须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并按照严格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水质污染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在生态环境发展中,水环境的监测通常会使用氨氮测定方法,氨氮测定主要是指对游离氨(NH3)以及游离氨氮(NH+4)的监测,当水体中的pH值较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
理论上总氮等于氨氮、有机氮与硝态氮的和,在实际的实验中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结果,部分样品会存在氨氮≥总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倒挂的情况,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
水体中的氨氮是指以氨(NH3)或铵(NH4+)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是各类型氮中危害影响较大的一种形态,是水体受到污染的标志,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与COD一样,氨氮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氨氮中的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毒害,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水质的监测也变得日益重要。而在线化的氨氮传感器就是一种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的传感器,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中的氨氮含量。那么,它的工作原理和优点是什么呢?
水质氨氮检测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所重视的话题。近些年,含氨氮废水的随意排放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国的一些江河流域都有过相关报道,相应地区还曾出现过像蓝藻污染导致数百万流域居民生活饮水困难、以及相关水域受到了“牵连”等重大事件,因此进行水质氨氮检测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已成为环境工作者的重点工作。那么,水体检测为什么要检测氨氮?水中氨氮的危害有哪些?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和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pH值和水温越高,毒性越强,对鱼类的危害与亚硝酸盐相似。那么,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排放标准是什么呢?让我们关注。
在使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检测四大参数中,关于化学需氧量COD的介绍在曾经的文章里已经很详细了,今日就拿出氨氮和总氮这两大参数,我们来进行一下说明,以及针对于用户集体所遇到的问题来解释一下。
水中氨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之一,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产物。在厌氧条件下,水中的亚硝酸盐也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氨,氨在好氧环境下可以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转化为硝酸盐。